新闻中心
联系人:孙经理
电话:025-85581709
手机:13809042500
扫描二维码
关注科进公众号
江苏建立定点储备和动态监测破解短缺药难题
作者:南京科进 浏览:73 发布时间:2016/6/17 12:45:26 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对确保药品安全有效、质量可靠、供应及时,减轻群众就医负担,具有重要意义。然而,由于长期以来定价机制、原料供应、技术标准升级等原因,很多地区临床必需产品供应紧张甚至短缺现象时有发生。对此,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定点储备制度和动态监测体系,力破短缺药供应瓶颈,全省药品配送率连续多年均在96%以上,居全国前列。
部分廉价药开工难以为继
“今年3月,用于治疗消化道和乳腺等肿瘤的氟尿嘧啶注射液,基本无法从制药厂提货了,库存也仅能维持几天。”江苏省肿瘤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童本定一提这件事依然不能平静。这种药的疗效不可替代,而更换治疗方案将导致部分药品费用明显提高,引发矛盾。
这样的救命药,为什么会断货呢?生产厂家曾向童本定大倒苦水:随着人工等成本逐年提高,原来一支不到2元的售价“卖一支亏一支的钱”,开工实在困难。
2015年6月之前,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由物价部门制定药品最高零售价,有的药品十多年都没调过价,而企业原料、人工成本却在上涨,可谓无利可图,只能选择停产,有的维持生产也多是为了保住市场。
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招标事务部经理李剑铭介绍,该公司生产的阿米卡星为市场竞争激烈的抗生素药,2009年以接近成本的0.8元/支中标,纯属微利。然而,在过去7年间,药品原料价格从659元/公斤涨到现在的1656元/公斤,2013年就已亏损,到2015年该品种年亏损额达100多万元。“为了减少损失,不得不减量生产,勉强维持一定的市场配送。”李剑铭说,对招标期间无法保证供应而遭遇一些地市考评扣分有心无力,只得上报主管部门。
对此,江苏省卫计委主任王咏红表示,临床必需、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正常供应的短缺药,有价格低廉、市场容量小、用量不确定等特点,涉及药品生产、定价、流通、使用等诸多环节。
除定价机制外,部分药企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单一也是问题所在。一旦原料企业生产能力不足、技术改造或控制原料,下游制药企业就会“无米下炊”。比如,2015年国家药典提升药品质量指标,全国仅有的京沪两家药企的鱼精蛋白因不符合新标准而改造,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药品短缺。相较而言,虽然中成药的原料供应周期性较强,但药材可能因种植政策调整、自然灾害等原因减产,同样影响生产供应。
询价采购缓解价格倒挂
药品不能正常供应,怎么办?王咏红介绍,江苏对连续6个月及以上不能正常供应的一类短缺药,以定点储备保证供应;对于连续3个月、1个月及以上不能正常供应的二、三类短缺药,采取各医疗卫生机构间调剂使用、省药采中心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协商调剂、询价采购等方式,最大限度保障临床供应。
“接到吴中医药的报告后,我们立即调研分析,确认价格倒挂导致无法正常供应,将该品种列入询价采购目录并实行投标报价。”江苏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监管科副科长曹馨表示,最终吴中医药与另一家企业公司以0.98元中标。